□本報通訊員胡曉宇楊曉濤
  本報記者朱磊
  2013年12月5日,北京人民大會堂。2012—2013年度中國建設工程“魯班獎”表彰大會隆重舉行。因承建某軍用機場改擴建工程的空軍第九工程總隊,贏得了這項國家建築行業的最高獎。
  “這是我們第三次獲得‘魯班獎’,也是總隊承建的國防工程再度奪魁!”總隊長曹定國說,“我們被同行稱為‘高原鐵軍’,不光因為我們工程完成出色,更因為我們有一種軍人的血性與擔當!”
  三山五嶽,一路征戰。回望工程總隊組建28年來的施工足跡,曹定國堅定地表示,為托舉戰鷹叱吒未來疆場,必須建成一流的國家機場網,這是我們永恆的使命。
  牢記神聖使命確保工程質量
  “登上平臺俯瞰,高高翹起的滑越甲板,三面臨海的降落跑道,宛如置身於劈波斬浪、駛向深藍的航空母艦……”
  當我國航母艦載機試驗訓練平臺映入世人眼帘時,很少有人想到,參加建設這項重要工程的,還有一支長年駐扎在祖國西南的空軍工程部隊。
  “削山填海,鋪就機場‘地基’。工期7個月。”那是幾年前的春節前夕,因機場建設質量聲名遠播的九總隊,受邀參加此項工程建設。
  總隊承擔的土石方工程量相當於要搬走一座火山岩大山。同時,工程質量要求嚴苛,乾這項工程得付出幾項工程的心血。
  “國防建設是至高使命,這一仗我們必須打贏!”總隊黨委胸懷強烈的大局意識果斷拍板。派出曾出色完成數十項重點國防工程的高級工程師李玉宏率隊出征,帶領官兵夜以繼日埋頭苦幹,連春節放假也不停工。硬是按時完成了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測量員鄧甲元每天扛著設備早出晚歸在工地上測量監控,任務完成時,皮鞋跟兒都磨平了……
  2005年,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,地方政府相繼把機場建設作為儘快改變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局面的“一號工程”,向經驗豐富的他們發來邀請。與此同時,國家一批國防工程建設也進入關鍵時期。
  一邊是到手的“金餑餑”,一邊是難嚼的“硬饃饃”,黨委“一班人”沒有絲毫猶豫,一邊辭退邀請函,一邊遞交請戰書,抽調最優秀的人員和最精良的裝備組建任務部隊,主動請纓承擔了數十項國防工程建設。
  “我們乾!為了讓我們的戰鷹飛得更高更快,什麼困難我們都能剋服!”2010年酷夏,西北某陸航機場場道工程投標會上,總工程師李建舉代表總隊堅定表態。
  此時,眾多施工單位在得知工程控制價僅為工程成本價,主跑道的施工時間只有82天時都望而卻步。
  隨後,李建舉帶領官兵拼盡全力打造精品機場。“我們的飛行員說,你們打造了最好的跑道!”當這支西北陸航勁旅在新機場試飛那天,旅長握住李建舉的手久久不放。
  從寒風刺骨的黑土地到乾旱高溫的大西北,從高寒缺氧的世界屋脊到雲霧繚繞的東南沿海,從氣候多變的雲貴高原到潮濕多雨的巴蜀大地……遍佈全國的一項項國防精品工程,記錄著“高原鐵軍”工程征戰史上的一次次超越。
  任憑關山重重有我鋼肩鐵馬
  2006年,當平均海拔4000米的某高原機場建設任務招標時,一看工地在高寒缺氧的“生命禁區”,不少施工單位望而卻步。
  “我們‘高原鐵軍’鐵在哪裡?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,我們也要把它嚼碎了、吞下去,哪怕嚼出滿嘴的血,咬碎了滿口的牙,也要按時拿下、保證完成任務。”在總隊長曹定國豪邁的動員令中,九總隊果斷拿下了這塊“硬骨頭”。
  那年深秋,三大隊長王軍帶領官兵向封閉千年的高原古地挺進。艱難跋涉9天后,剛一抵達工地,雪域就給了他們一個“下馬威”:在高原工作近10年的工程師周呂和戰友外出提水,水還沒提進屋,他卻暈倒在地。二級軍士長曹林不小心感冒,很快便轉為高原肺水腫,差點丟了性命。
  然而,王大隊長和副大隊長賈宏才一聲令下,荒涼的高原上,第一次響起了轟隆隆的施工進行曲。
  隆冬,氣溫降至零下20多度。深達兩米的凍土層堅硬如鐵,挖掘機的鐵鬥砸下去,只划出一條白印子。用汽油燒,用炸葯炸,用破碎機破,官兵們猶如螞蟻啃骨頭,硬是一點點地砸開了凍土層……
  2007年11月16日,27歲的試驗員時小如駕車隨部隊轉場,行至一山口,突然而來的龍卷風將他連人帶車捲進了山坳,光榮犧牲。
  2010年8月,當這項工程結束體檢時,95%的官兵不同程度患上了尿酸偏高、心肌缺血等高原疾病。然而,望著一架架飛機成功試航試降,他們又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新的戰鬥中。
  “常常一個工程結束就意味著一場新的戰鬥開始,一杯慶功酒入口就代表著一杯壯行酒上桌。”當了12年總隊政委的陳勇感慨道,僅2011年,總隊就同時承建了全國9項國防工程,每個項目都是“一塊難啃的硬骨頭”。
  副總隊長劉財華帶隊執行的某國防施工任務,數十個工程分佈在2個省9個地級市的24個縣市區,大都位於高山峻嶺和海灘孤島,工程涉及土石方、道路、場坪、營房等22個項目……
  任憑關山重重,有我鋼肩鐵馬。這是一組悲壯的數據:長期在極端環境中高強度作業,總隊有3名官兵獻出了寶貴生命、9名官兵落下終身殘疾、百餘名官兵因為常年奮戰施工一線而難以如願盡孝。
  “我們永不後悔,也永不放棄。”李建舉動情地說,十多項工程獲得國家樣板工程獎、魯班獎、詹天佑獎和軍隊優質工程獎等,每次看到金燦燦的獎盃,心裡總有使不完的勁兒。
  瞄準未來戰場探索永無止境
  2004年酷夏,總隊承擔了紅土高原某軍用機場改擴建工程,為迎接某國產新型戰機裝備部隊。
  “施工質量事關新機安危,事關飛行員安危,事關未來戰爭的勝敗,我們一點兒也不能馬虎!”總隊長曹定國反覆強調。
  一次施工中,大家剛剛打了100多米混凝土,突降暴雨。“拉塑料膜,保護混凝土!”高級工程師王淦臣大聲喊道。所有人都衝進瓢潑大雨搶救,可還是有50米左右混凝土被淋到。為確保質量,他們當即決定重新澆築。
  2010年11月,空軍某個雙跑道機場的建設重任落在他們肩頭。工程時間緊、任務重、標準高,施工難度大,相當於同時修兩個機場。
  面對的首個難點,是對上百個池塘、沼氣池和老河道進行大面積軟基處理。為確保工程質量,他們堅持在原方案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道碾壓工序,僅清理出的淤泥就動用大型運渣車運了3萬多車。雖然增加了作業難度和強度,但增強了地基承載力。
  為防止跑道接縫處掉邊掉角,對戰機發動機可能造成的損傷,他們創造了圓弧型邊角切縫技術,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一倍,但極大降低了部隊場道維護難度,提高了訓練效益。
  2012年11月29日,多機種綜合保障演練在該機場展開。十多種機型近百架戰機安然起降、井然有序。
  “要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,必須打造抗打耐用的國防精品工程,團隊建設也要儘快向科技主導型轉變。”隨著形勢任務的變化,總隊黨委率先發出號令。
  他們成立科技革新小組,緊貼未來戰場需要,結合使命任務,廣泛開展戰時機場搶修搶建、軍用機場綜合防護、山區軍事工程施工等課題研究,大膽採用新技術、新工藝,先後取得了“軍用機場高填土地基處理技術與高邊坡穩定性研究”、“野戰機場建設研究”等一大批實在管用的成果。
  2011年仲夏,西北體系對抗演兵場。副總隊長施發弘率領總隊官兵帶著一種新型搶建搶修材料——無機聚合物混凝土,在公路搶修演習科目中拔得頭籌,贏得專家高度評價。該成績的取得,源於他們一直在研究的一項實戰化課題——“無機聚合物混凝土研製及在機場搶建搶修中的應用”,該項目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  “近7年來,科研革新小組數十次赴軍地科研院所調研取經,在高原、高寒、海洋等10多種施工環境下進行了200餘次試驗,取得了一系列緊貼實戰需求的科研成果和寶貴數據。”高級工程師張魯渝憶起一路征戰的艱辛,臉上充滿了自豪之情。
  (原標題:“鐵軍”征戰萬重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bdg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