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我要在巴黎獨行三日,不會法語,不認路。
  在此之前,我從未想過一個人獨自行走在異國他鄉。在我眼裡,這是懂外語的年輕人才敢做的事。而我,已經60歲,英語水平停留在“你好,謝謝”的程度,認路能力極差。但當到了趕著鴨子上架的時候,我發現,自己只是需要一個機會和更多勇氣。
  我曾因工作原因去過法國多次,每次都有當地人陪伴,根本不用考慮衣食住行的問題。這次純粹以旅游為目的,本來一切按部就班,直到原定陪我的朋友電話告知來不了了。再麻煩別的朋友,還是自己獨行?我選擇了後者。
  3天里,從忐忑不安到游逛自如,巴黎在我眼中仿佛都與之前不同。每次跟著朋友逛,不經意間忽略了很多東西,而獨自旅行讓這城市曾經陌生的一面變得格外親切起來。像一個探索城市背後奧秘的孩子,我背著包,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巷。
  把自己喂飽,就什麼也不怕
  住宿的酒店周邊環境可謂舒適。這裡位於巴黎4區,出門左手就有一家咖啡店和一家麵包店。看到這兩家店,我忐忑的心情平靜了一些。“把自己喂飽,就什麼也不怕。”
  剛想到這句話,肚子就餓了。
  走進了咖啡店,氣氛有些尷尬,就連平時說得最多的你好“Bonjour”也憋了很久才說出口。女服務員看出我不會法語,笑眯眯地沒有多說話,遞給我一份餐單。
  雖然是個法語盲,但也不能顯得太過笨拙,畢竟代表著中國人的形象嘛,於是我開始裝模作樣地看菜單。看的同時,又時不時暗暗掃一下別人的菜,很是鬼鬼祟祟。沉默中,只有動作見證著我內心的慌張。這個場景,足以讓人聯想起英國喜劇片《憨豆先生》。
  雖不是一家高檔餐廳,但點餐也得有模有樣才行。我努力回想著從前和法國朋友就餐的流程。水!忽然想起,點餐前人家都會問你喝什麼。憑藉有限的英語,我用蹩腳的口音說出:please water這兩個詞,同時用手指著吧臺上的瓶裝水。服務員心領神會,給我送來一瓶冷水。
  決定吃什麼是最難的,不是因為菜品種類太多,而是因為我根本看不懂菜單,一厚本法國大餐菜單在我眼中簡直就是天書。我瞥了旁邊的法國女士一眼,看到她吃的是一大盤配有雞蛋的蔬菜。這不就是沙拉嘛!於是裝模作樣合上了菜單,鄭重地說:“沙拉的”。服務員沖我笑笑,不一會兒,上了一盤和隔壁桌女士一模一樣的沙拉。由於法國的套餐一般配一份麵包,所以沙拉、雞蛋加麵包,足以讓我吃得很飽。
  後來聽朋友說,點沙拉的時候,一般服務員會繼續問你要什麼種類的,配什麼醬等等。我點的時候這些步驟全省略。想來這個聰明的服務員,在我瞥隔壁桌的眼神中,已經看懂了一切。
  酒足飯飽,準備出發。有了信心,運氣自然相伴。我在酒店遇到一位在法國從事旅游工作的河北女士,她很熱情地幫我找到一張巴黎地圖,告訴我如何換乘地鐵。有貴人相助,擔憂又減少了一些。
  不懂法語更能用心感悟城市的魅力
  第一站是先賢祠。這裡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,但之前幾次均與之擦肩而過,這次獨行反到有了時間。先賢祠是永久紀念法國曆史名人的聖殿,安葬著伏爾泰、盧梭、雨果、左拉、柏遼茲、馬爾羅、居裡夫婦和大仲馬等名人。共有72位對法蘭西民族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在這裡安葬。
  雖然有伏爾泰和盧梭的高大棺木坐鎮,但先賢祠地宮中最讓我感興趣的,卻是相對簡樸的居裡夫婦墓室。我發現,語言不過是一種工具,它所傳遞的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感情。因此,先賢祠的介紹文字我雖然一竅不通,卻也能體會一二,宏大如伏爾泰,舒緩如居裡夫婦,深邃如盧梭……
  第一站的成功游覽讓後續旅行更加輕鬆自在。我對語言方面的障礙已不再畏懼,在這樣的心境下,游逛了索邦大學,隨後走進盧森堡公園。
  盧森堡公園位於巴黎鬧市中心,向游人免費開放,每15天根據日出日落時間的改變調整開門時間。公園整潔有序,道路平直,有各種植物。這座公園是巴黎人生活的映像。在舒適的長椅上,人們在看書、聊天、野餐、小憩。公園中央是巨大的八角噴泉池,一些孩子在噴泉池塘里放帆船,從塞納河飛來的水鳥在水中漂游。在喧囂的國際都市中,難得一片“綠肺”,成為人們緊張工作和生活的緩衝區。
  不懂法語,我仿佛更能用心去感悟城市的魅力,人們都在想什麼?為什麼有人行色匆匆,有人衣衫襤褸,有人喜上眉梢,有人悠閑自在?嘈雜的巴黎大街小巷,到了我這裡,猶如一部默片的場景,一幕幕拉開、閉合,自有人間百態之美。
  巴黎啞巴之旅到了第三天,我已知道如何換乘地鐵,怎樣回到酒店,甚至在門口咖啡館吃飯時也學會點“沙拉的”之外的菜了。第三天上午出門前,我要將行李辦理寄存,計划下午5點之前取行李。這個簡單的意思,我只能動用肢体語言向服務生表達。先拿出2歐元給服務生,然後指一指存放行李的柜子,然後衝著門口走幾步,再回來,同時指著手錶的5點。反覆兩次,服務員恍然大悟。我倆都哈哈大笑。我嘴裡一個勁兒地說“Merci!!Merci(謝謝,謝謝)!”
  最後一天的計劃是塞納河與巴黎聖母院,對於很多我這個年齡的人而言,塞納河和巴黎聖母院幾乎就是我們對法國的全部認知。尤其是聖母院,很長時間就是我們心中的法國標誌。
  我拿著地圖,按照熱情路人的指點,一路欣賞巴黎街頭漂亮的建築和別具特色的咖啡館。從羅馬時代起,塞納河就一直被當作跨越城市的一條橫軸,時至今日,她依舊靜靜穿過巴黎。空中飛翔的鴿子時不時在水面留下影子。這是我第N次來到這裡,卻是第一次一個人安靜地註視著她。
  年輕的時候,可以閱讀西方名著的機會不多,一本《巴黎聖母院》反覆看過很多次,其中的情節如數家珍。那時,我何曾想過今天會獨自出現在她的面前。想到這就是卡西莫多第一次見到艾斯梅拉達的地方,我停住了腳步,邊和法國老人們一起喂鴿子,邊靜靜等待下一次鐘聲敲響。
  當!當!當!悠揚的鐘聲直擊人的心靈。這超越現實的歷史之音,早已讓人忘卻了國籍、文化、語言的隔膜。只要心中有愛,背包上路,去哪裡,年齡幾何,都不是問題。  (原標題:60歲獨行巴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bdg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