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高考改革大幕拉開,幕後有怎樣的故事?錢報記者專訪省教育廳廳長
  劉希平揭密:為何試點是浙江
  本報記者 王玲瑛
  這次新高考改革,由教育部統籌進行頂層設計,“選擇有條件的省市”開展試點。之前,相關省份傳出過試點消息,最後敲定的是浙江和上海,成為全國兩大試點地區。
  早在去年年底,浙江已擬定了一份高考招生改革方案,只等教育部全國方案出台,根據全國方案做出調整,再向社會公佈。那時,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說,浙江爭取成為試點省份,但還沒有把握。
  教育部最後選定浙江,昨天,劉希平把原因歸結於,浙江有全面的高中新課改和高考招生改革的良好基礎,所謂“風起於青萍之末,其來也漸,其入也深”。
  為什麼試點是浙江
  因為有教育改革的良好基礎
  這是一個快得出人意料的時代。
  2年前的9月,浙江開始全面推行“深化高中課改”,減少必修課,增加選修課,給學生更多選擇權,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。
  當時錢江晚報記者採訪劉希平廳長時,他預計10年後,高考改革將與高中新課改配套,給學生更多自主權。那時劉希平還有些無奈,與高中課改相銜接的高考制度,是國家層面的設計,浙江希望在國家層面能早一些進行高考改革。
  如果高考改革遙遙無期,這意味著,高中新課改會走得有些踉蹌,一隻腳往前走了,一隻腳還在原地。這樣的現狀,會讓家長和高中老師憂思重重,累覺不愛。
  僅僅過了2年,全國高考改革方案出爐,浙江和上海成為了全國兩大試點地區。
  劉希平把浙江這些年的“漸入、漸深”改革排了一個時間表:
  2008年,浙江做了小範圍的考試科目高考改革,英語聽力、通用技術、信息技術實行平時考試,考生每科可參加2次,並自主選用考試成績。
  2009年,浙江高考科目進行分類,考生可在三大批次中自主選擇。第一批科目,在保持原有“3+X”組合基礎上,增加自選模塊考核;第二批科目,維持原有“3+X”科目組合;第三批科目,在保持共同科目“語數外”基礎上,增加技術科目測試。考生可以自主選擇,量力而考。
  這個方案實施後,教育部學生司司長王建國在一次調研中不無感慨地說,“在浙江看到了希望,增強了推進高考改革的信心”。
  2011年,浙江高考招生率先嘗試“三位一體”,實行綜合評價、擇優錄取。
  2012年,浙江開始全面深化高中新課改,在普通高中推行學生選課和走班制教學,減少必修課,增加選修課,必修課也開始進行分層教學,並實行彈性學時,給學生更多選擇權。
  劉希平闡述,當時深化高中課改設計,是想為學生找一條多樣化發展之路。之前,在普通高中,長期以來似乎只有一條路:升學。教育更多是一種標準化培養,讓所有人在一個模子里成長。但有的人,天生對動手感興趣;有的人,天生對藝術感興趣;有的人,天生對數學感興趣……統一學習,就會學得很痛苦。深化課改,是想讓孩子學得快樂,學將來對他有益的、適合的東西。
  2013年,浙江省提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等級,使之升格到國家級考試要求。考試安排在標準化考點、考場;實行全省統一命題、統一施考、統一閱卷、統一評定成績;全科開考、一年2次,學生每科可自主選擇參加2次考試,並選用其中一次成績;成績報告採用等級制。
  這為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納入高考成績提供了制度支撐。
  此外,浙江高考的平行志願、高職提前招生、單考單招等改革,均已有多年實踐。
  “2009年的浙江高考科目分類,與當下高考改革方案的分類考試,在內在邏輯上是一致的;2011年,浙江‘三位一體’招生提出的綜合評價、學業水平考試與統一高考相結合,與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,在脈絡上也是一致的;2012年,深化高中新課改,實行學分制、走班制和彈性學時等制度,與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進學生和高校選擇考試科目、實行高考必考科目與選考科目結合的思路完全一致。”劉希平說。
  大影響、大思潮從微細不易察覺之處源發,浙江就這樣一步步獲得了“試點”資格。
  為什麼設計了那麼多科目
  因為想讓學生有個性化選擇
  高考改革方案紛繁複雜,細節林林總總,但改革的內核卻很清晰:解決“一考定終身”的弊端,給學生和學校更多選擇空間,使之符合人才培養和成長規律。
  選擇權,或者說選擇性教育思想,是劉希平擔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期間,數不清在多少場合或會議中闡述過的教育理念。
  在深化高中課改時,他就說過,“我自己想像,經過多少年的努力,這個以‘選擇’為主旋律的改革,會落地開花,以前那種育人的統一標尺,會完全改變。衡量學習,多一把尺子,就會多一群孩子的成功。”
  這個“多少年的努力”,當時劉希平做了一個估計:10年。
  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,這10年的預計,將大大縮短。
  “高考確實是個指揮棒,它對現實教育影響很大,會倒逼高中新課改,給學生學什麼,考什麼,給學生更多的選擇權。”劉希平把“選擇權”比喻為理解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鑰匙,理解選擇權,也就理解了新高考。
  “要理解我們這次高考改革,為什麼設計了那麼多科目讓孩子選,那麼多考試機會讓孩子選,就是想推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,讓學生可以自由組合,可以文理混搭,可以跨界,孩子不用苦苦地和自己的短板較勁,使他更多品嘗到自己的成功。”
  “我們現在都認同,適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。但什麼教育才適合孩子,我們很難事先設定,選擇性教育,就是要在學和教過程中不斷發現,什麼才是適合孩子的。不是孩子的第一次選擇,就一定是他的興趣、能力,他也要靠選,靠試,然後調整。”
  “我現在最擔心的是家長過多干涉孩子的選擇,老張家的孩子學奧數被自主招生了,我家孩子也去學奧數;老李家的孩子學鋼琴被當作特長生招走了,我家孩子也要去學……家長要做的不是跟風,而是發現孩子的唯一性,發現孩子的特長,而不是根據別人的經驗來事先設定。”  浙江新高考改革,昨天只是拉開了大幕,具體實施還有非常多的困難。劉希平目前最大的擔憂是諸多期望值的衝突,“我理解,社會各界對高考改革方案的期望值都很高,但很多期望值在當下無法滿足,甚至很多期望值是互相矛盾的。比如專家希望給予高校更多自主招生權,但家長也許希望有更多剛性要求,以保證招生的公平公正。我們只能不斷探索,讓制度向更合理,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去做。我想,未來總會越來越好。”
  昨天公佈的試點方案
  前後修改了30多次
  “從初稿到昨天方案公佈,據我估計,上上下下,前前後後大概修改了30次以上。”一位曾參與浙江高考改革試點方案調研的中學校長昨天透露。
  全程參與方案起草修改的一位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告訴錢報記者,2013年年底的方案,基本格局與現行方案一致,像不分文理、選考科目多次考試等都沒變,每次修改和調整都是一些細節問題。比如在早先的方案里,學業考試分等級,在等級制轉換賦分時,原來的設想是5分一檔,後來高中校長們提議,檔次差別太大,後來改成了3分一檔。
  這位工作人員透露,方案征求意見,邀請最多的是高中校長,包括重點中學、農村中學、普通中學等學校的校長代表,然後是省里的意見,高校的意見,專家的意見,一定範圍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的意見等。
  作為國家層面的改革,高考改革方案保密要求高。一名中學校長說,“我們參加會議,都有保密要求,現場不能做筆記,不能錄音,不得拍照,方案看可以,但不准外帶,也不能做個別解讀。”
  “新高考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,高考模式的改變,引發學校管理要變革,傳統班級、傳統的教學流程、課時安排,都要重新設計,還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……最重要的是,讓學生一定要學會自主選擇。”一名校長說,這中間壓力很大,特別考驗執行中的智慧和藝術。
  浙江高考試點方案要求,高校要提前公佈專業(類)選考科目範圍和其他選拔條件。2015年10月,浙江將第一次實施選考科目多次考試,省外高校能針對浙江試點,提前公佈選考範圍嗎?
  省教育廳工作人員昨天表示,教育部已經對省外高校提出要求,這一點浙江考生和家長不用擔心。
  一位高中校長則透露了更詳細的時間表,據說明年5月之前,各個高校會根據專業要求提出對學生必考科目的要求。
  語文、數學和外語,是全國統一考試,浙江還能自主命題嗎?
  浙江教育廳工作人員表示,直到目前為止,教育部還沒有明確表示。但國家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到,將逐步增加全國統一命題,所以浙江還在等國家的統一安排。2015年和2016年高考,語文、數學還是浙江自主命題,外語筆試也是浙江自己命題,聽力委托國家考試中心命題。  本報記者 王玲瑛
 
(編輯:SN12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nbdgs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